综合

甲午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(甲午战争和哪位民族英雄有关)

甲午战争(1894年7月-1895年4月)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,因战争开始的1894年为甲午年,故称甲午战争。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,由于日本蓄谋已久,而清政府仓皇迎战,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战败,被迫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告终。
 

甲午战争

甲午战争历史背景
 
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,蓄谋已久。早在1868年(清同治七年),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,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,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,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。明治政府改革※军制,推行近代军●事教育和训练,积极扩军备战。到︾甲午战争爆发前,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,现役兵力12.3万人。甲午战争中,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万余人,其中17万余人在国外作战;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、鱼雷艇24艘,排水量共达6.2万余吨。战前,日本还派遣大批特务,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,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。
 
清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,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指出日本将为“中土之患”。1874年日本侵∑ 犯台湾事件平息后,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,以京师门户北洋为设防重点,主要防御对象为日本。1888年,北洋海军正式编练成军,有舰艇25艘,官兵4000人。到甲午战争前,北洋舰队的大沽、威海卫(今山东威海)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。然清朝政治腐败,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初级阶段,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,但体制不顺,编制落后,管理混乱,训练废弛,战斗力低下。
 
1894年春,朝鲜爆发“东学党”农民起义,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。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鲜牙山。但早在6月2日,日本内阁就已作出入侵朝鲜、进而直接与清军开战的决定。日方先以欺骗手段诱使清军入朝,继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,大批调遣日军赴朝,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。同时设立战时大本营,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机构。7月23日,日军悍然攻占朝鲜王宫,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。25日,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,并“授权”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。当天,日本联合舰队发动“丰岛海战”,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。日本陆军第5师之混成旅也于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,清军败退平壤。8月1日,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。同一天,明治天皇也发√布宣战诏书。

中日甲午战争

甲午战争与邓世昌、丁汝昌、刘步蟾、林永升、黄建勋等民族英雄有关:

1、邓世昌
 
邓世昌(1849年10月4日-1894年9月17日),汉族,原名永昌,字正卿,广东广府人,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(广州市海珠区),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、民族英雄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,1894年9月17日在黄◥海海战中壮烈牺牲,谥壮节公,追封太子少保衔。
 
有《邓世昌传》、《英雄邓世昌》等多部文学、影视、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,有墓冢、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、瞻仰、凭吊。
 
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,是清朝北洋舰队中“致远”号的舰长。他有强烈的爱国心,常对士兵们说::“人谁无死?但愿我们死得其所,死得值!”
 
1894年,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。邓世昌多次表示: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,遇到危险,我就和它同沉大海!1894年9月17日,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,一场海战打响了,这就是黄海大战。战中,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,大旗被击落,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,吸引住敌舰。
 
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,前后火炮一齐开火,连连击中日舰。日舰包围过来,致远号受了重伤,开始倾斜,炮弹也打光了。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,对部下说:“我们就是死,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,报国的时刻到了!”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,要和它同归于尽,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。
 
这时,一发炮弹不幸击中“致远”舰的鱼雷发射管,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“致远”舰沉没。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。

邓世昌坠身入海,随从抛给他救生圈,他执意不接,爱犬“太阳”飞速游来,衔住他的衣服,使他无法下沉。可他见部下都没有々生还,狠了狠心,将爱犬按入水中,一起沉入碧波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享年45岁。
 
2、丁汝昌
 
丁汝昌(1836—1895年),原名丁先达,字禹亭,号次章,安徽合肥石头镇人。清朝晚期将领,官至北洋水师提督。
 
明朝初年,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迁居巢县汪郎中村。早年参加太■平军,随队归顺湘军。不久,隶属李鸿章淮军,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,官至记名提督。光绪五年(1879年),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。
 
光绪七年(1881年),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,接带“超勇”和“扬威”巡洋舰回国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威海卫之︻战中,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。未得上峰命令,无奈港内待援,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。弹尽粮绝,援军未至,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,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。宣统二年(1910年),平反昭雪。
 
3、刘步蟾
 
刘步蟾(1852(清朝咸丰二年)-1895),字子香,汉族,出生于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。清末海军将领、北洋水师右翼总兵。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。
 
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、水雷等技。回国后,由李鸿章推荐,升游击,会办北洋草房,协助制定海军军制、营规。1882年▂赴德国购领船舰,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。
 
1894年中日战起,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,他代为督战指挥,鏖战三时许,多次击中敌舰。次年,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,以身殉国。
 
4、林永升
 
林永升(1853-1894)字钟卿,汉族,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,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,周历南北洋。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。
 
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,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“马那多”号实习。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、都司,曾任“镇中”舰管带,1887年赴英国接收“经远”舰,升任游击管带“经远”舰。
 
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,后迁至总兵。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,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“争先猛进,死事最烈”,照提督例从♀优议恤,并追赠太子少保。
 
5、黄建勋
 
黄建勋(1852(壬子年)-1894),字菊人,福建永福人(今—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)。1867年,以文童应船官考,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。
 
1871年,结束课程后,登“建威”练船实习,巡历∮南至新加坡、槟榔屿各口岸,北至直隶湾、辽东︼湾各口岸。

1874年,充任"扬武"快船正教习,又调任“福星”炮舰正教习。次年又调回“扬武”,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,以增长阅历,荐保千总。
 
1894年9月17日,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,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“扬威”、“超勇”二艘弱舰,黄建勋“为人慷慨,尚侠义,性沈毅,出言憨直,不作世俗周旋之态,而在军奋励,往往出人头地”。
 
在他指挥◥下,全舰官兵无不誓死作战,但“超勇”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,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,激战中“超勇”舰中弹甚多,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,引起大火,刹那间“超勇”全舰被黑烟笼罩。
 
由于“超勇”舰是木质舰身,舱内起火无法施救,不久就右舷倾斜,难以行驶,最终被烈╳火焚没。黄建勋落水后,“左一”鱼雷艇驶近相救,抛长绳援之,不就而没,时年43岁。